茶学教授萧力争谈“小产区”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茶学教授萧力争谈“小产区”

按:2016年6月25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小产区茶业发展论坛——小产区茶的当下与未来”在北京展览馆4号会议室举行。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产区代表与企业代表、茶商茶友们近70人共聚一堂,研讨茶叶小产区的关键要素,探讨小产区茶叶的市场机遇、发展战略、路径选择、品牌塑造,在分享经验与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共识。本文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萧力争教授的现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与各位在座的茶界朋友,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这个论坛,非常感谢我两位尊敬的朋友邓增永总经理和吴锡端副总经理能给我这个机会。我跟大家汇报一下个人对中国茶业发展路径和小产区茶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我谈的可能是很多不成熟的个人的想法,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的汇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小产区”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茶叶品质地域差异的认识;第二个是我国茶的生产、消费特征和资源禀赋为“小产区”品牌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是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第四个是“小产区”品牌茶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以下,我将详细论述。

 

1

 

“小产区”概念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茶叶品质地域差异的认识

 

实际上,农产品品质的地域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搞农业的人都知道,任何农产品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相同的品种种在相似的地方,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加工出来的产品,实际上总是有着细微的差异的,这是一种很客观的存在。在其他的农产品里面,比如葡萄酒、咖啡,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过去我们对农产品的地域差异的认知和利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就是我们忽略这种差异,便于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当某一类农产品的地域差异不够明显,或者是它这种差异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时,或者没有看到其独特的商业价值的时候,那么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差异,这样有利于用一种标准化生产的方式来大规模生产这种产品,而且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方式。

 

第二种叫做强化差异,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当某一种农产品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消费者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偏好的时候,那么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能会强化这种差异,以便生产不同品位、不同档次的产品来挖掘这种差异的商业和市场价值,比如我刚刚提到了红酒、咖啡等。实际上大米很典型,以前我们忽略它的差异,在1970年代的时候,粮店的大米都是一毛三分八一斤,你去粮店买米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大米可以有不同档次。那么现在日本的大米进口到中国,以40倍于我们国内大米的价格在卖,我们便开始认识了这种差异。

 

茶叶是一个品质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的产品,茶叶品质的形成与茶树的品种、立地环境、种植模式、加工技术、贮藏条件甚至于承包方法都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茶叶品质差异明显,比如说红茶,刚刚钱老师谈到了,红茶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产品,但是肯尼亚红茶、斯里兰卡红茶、印度红茶、中国红茶的品质特征差异很大。中国的功夫红茶是个大概念,实际是由很多不同产品拼配出来的一个产品。绿茶是中国的大众产品,屯绿、婺绿、杭绿、遂绿等品质差异显著。

 

茶类非常多,而且产品非常多样,品质特征差异很明显,这是我们中国茶叶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一句俗话叫“茶叶学到老,茶名都记不了”。这里是茶叶分类的一个简单图,实际上这个图可以画的非常复杂。

 

 

那么小产区概念的导入,提供了我们认识中国茶的一个全新视角,什么意思呢?我们过去对中国茶的认识,知道有非常多的产品,产品有差异,但是我们没有好好去思考,去梳理这个现象。“小产区”概念的提出,我觉得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茶的全新视角。

 

小产区茶是在特定地域范围之内生产的具有某种与该地域关联的独特品质风格的茶,那么小产区茶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特征,与其特定产区的天时、地利、工艺、历史文化传承等产区资源密切相关,具有不可复制性。刚才那鲁成银先生也提到了,小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学术上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邓总提出了小产区和微产区,我关注到了这个概念,但是我们怎么样定量这个,我觉得可能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所谓小产区茶是一种客观存在。邓增永先生等率先在茶业界提出“小产区”的概念,丰富了人们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认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茶的全新视角。

 

2

我国茶的生产、消费特征和资源禀赋为“小产区”品牌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我们国家茶叶产区辽阔,目前我国有20个省区近千个产茶县(市、区),整个南方差不多都产茶,资源特别丰富,而且产区的自然环境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多的国家,我认为这是中国茶叶优势所在,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第二,我国茶叶加工工艺多样,生产几乎所有茶类和成千上万种品质独特的产品。据20世纪90年代末王镇恒先生主编的《中国名茶志》记载,当时全国性的名茶就达1017种,近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地方名茶多达百余种,一些传统茶叶加工技艺甚至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我国茶产品之丰富,举世无双!这些蕴含浓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品质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的特色茶品,是发展“小产区”品牌茶的资源宝库。

 

 

第三,我国茶叶消费区域化和圈层化特征明显。从消费的视角来看,我们国家民族众多,南北东西各地居民饮茶习俗、消费水平大相径庭。比如说汉族人喝茶,喝的最厉害的地区是广东的潮汕地区和福建的闽南地区,人均饮茶量一年达到大概五六斤,一个家庭四口人,一年要喝二三十斤茶叶。在少数民族地区,像新疆、西藏一些地区一年人均喝茶六七斤。不同地区和民族喝茶的类型不一样,数量差异也很大。

 

每一种有一定产销历史和品质特色的茶,都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这是“小产区”品牌茶发展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更加直接、空前便捷,这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3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第一,中国茶文化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茶文化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这里有几个图,大家看一下,这实际上就是表示不同地区茶文化的特征不一样。

 

 

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这种地域文化实际上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和品牌发展的基础条件,它可能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每个茶叶产区,每种茶叶产品都有故事,其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山川名胜紧密相连,我们是搞茶叶的,不论走到哪个茶区、哪个乡、哪到镇,当地人一定会兴趣盎然、绘声绘色地给你谈这个地方茶的传奇历史和故事,和某某名人、和某某神话紧密关联,这种近乎迷恋、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为小产区茶叶品牌的成长提供了丰沛的文化滋养。

 

第二,中国茶文化有二重性,它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中国茶是大俗大雅,怎么说呢?文人说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但市井百姓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之相对应的茶文化亦如茶之本身,其发展的路径和其精神内涵亦是复杂和多元的,因此,中华茶道也就有了不同的流派,如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世俗茶道等等。

 

 

不同茶道流派的形成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流行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浸润其中的饮者于茶有不同的偏好,这也为多样化、差异化的小产区特色茶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在中国,以满足特点消费群体需求的、高端的、个性化的小产区特色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小产区”品牌茶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路径选择。刚才两位专家都谈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中国的立顿。7万家中国茶企比不上一个立顿,被视为中国茶叶界的悲哀。我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就是一个误区。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中国茶叶要走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我们总是以立顿为标杆去追寻做一个大的、国际一流的茶叶品牌,但是二十多年来,中国各个地区、各个企业都在不断强调品牌整合、做大做强,但是我们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现在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和立顿比肩。现实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茶产业的行业特点,深度思索中国特色的茶业发展道路。

 

我觉得发展“小产区”品牌茶叶是中国茶叶品牌成长的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我前面已经讲到不同产地的茶叶,因地形、海拔、土壤、气候、品种、种植和制作工艺的微妙不同,导致产品在风味上存在显著的或者是细微的区别。这就是一种地域特征,通过小产区概念的打造,将会使一些具有独特品质风味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茶叶产品,形成独特的细分市场,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小产区概念的提出,是对我国茶叶品牌发展思路的丰富和发展,我认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不能只一味强调走立顿式的这种高度的集约化、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小而高效,同样是中国茶叶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甚至是更加现实、更加快捷的品牌形成和发展道路。

 

小产区和大品牌、大市场并不矛盾,一个大品牌下可能有多个小产区品牌,他们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形成完整的产品组合,将更有效地覆盖市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所以我提出来中国茶文化的两重性,提供了国茶品牌定位的两个方向和中国茶品牌打造的双路径,一个是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快消品路线;第二个是差异化、精细化、小产区的精品路线。而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特征决定了中国茶品牌发展的道路更适合小而精、小而美的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

 

 

今后可能的情况是,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内形成少数大的茶叶品牌,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小产区”品牌茶的存在。某些大品牌就是由多个“小产区”品牌构成的“母子”品牌结构,如同联合利华底下有数十个定位不同的子品牌。

 

而且我觉得小产区品牌茶的这种提出和实践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消弭茶界在中国茶品牌打造方面的歧见,有利于整合地方政府、企业和茶农之间品牌打造方面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一些有雄心的企业在打造企业品牌的时候,经常会和地方政府所推动的这种所谓地域品牌的打造之间发生某种矛盾。我觉得通过“小产区”这一思路的提出,可以弥合他们之间的这种歧见。小产区、小品牌的打造并不影响地方品牌的打造,刚才钱老师谈的非常好,它是兼容发展。

 

我感觉中国茶将在小产区品牌茶打造的概念下面,会以更加多元、更加生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借用鲁老师说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Baidu
map